应用德勒兹的生成哲学来思考问题,意味着进行一场彻底的思维革命。这绝非简单地“使用”一个理论,而是启动一种“生成-德勒兹式”的思考过程

以下是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论指南,当您面对任何问题(无论是哲学、艺术、社会议题还是个人困境)时,可以尝试遵循以下步骤:

应用德勒兹生成哲学的思考流程

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这一过程,下图描绘了从打破既定认知到主动创造现实的完整思维路径:

pVcvwOP.png

第一步:解域化 (Deterritorialize) —— 拆解“既定框架”

  • 行动:立即暂停所有想当然的预设和二元对立标签。将问题中所有看似稳固的名词(身份、概念、结构)都视为动词过程
  • 自问
    • 这个问题中,哪些东西被看作是“理所当然”的?(例如:“公司就应该有 hierarchy”、“一幅画就应该是美的”)
    • 我用了哪些二元对立来框定这个问题?(例如:成功/失败、理性/感性、自然/文化)如何能打破这些对立?
    •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“标准答案”或“普遍看法”是什么?我如何能暂时悬置它们?

第二步:追溯“欲望流”而非“缺失”

  • 行动:拒绝从“问题”或“缺失”的角度思考。转而分析:这里的欲望正在生产什么?它想要连接什么?它试图创造什么?
  • 自问
    • 驱动这个问题中所有行动者的生产性欲望是什么?(不是他们“缺少”什么,而是他们正在“创造”什么现实?)
    • 这股欲望流目前是如何被引导、封锁或扭曲的?
    • 如果抛开一切目标,纯粹的内在动力是什么?

第三步:绘制“连接图”与“聚合体”

  • 行动:不要分析“是什么”(事物),而是分析 “它和什么连接?如何连接?”(关系)。将问题视为一个由人、物、概念、机构、情感等各种异质元素动态构成的 “聚合体”
  • 自问
    • 这个问题涉及哪些异质性元素?(例如:在一次社会运动中,涉及参与者、口号、社交媒体平台、警察、法律、恐惧情绪、历史记忆……)
    • 这些元素之间目前是如何连接和互动的
    • 这个聚合体的功能是什么?它在生产什么?(生产顺从?生产反抗?生产焦虑?生产新的知识?)

第四步:寻找“逃逸线”

  • 行动:在现有的聚合体中,敏锐地发现那些无法被完全编码、正在流动、溢出或断裂的线索。这就是改变的潜能所在。
  • 自问
    • 当前系统(聚合体)的裂缝在哪里?哪些规则被悄悄打破?哪些地方存在“灰色地带”?
    • 有没有一些微小的实践、另类的想法或被边缘化的元素,蕴含着不同的可能性?
    • 如果我想让这个系统变形或崩溃,从哪里入手最可能?

第五步:主动实验——“生成-X”

  • 行动: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停止纯粹的分析,开始思考和实践一种“生成”。主动制造新的连接,尝试新的组合。
  • 自问
    • 我如何能引入一个新的元素,来打破现有的平衡?(例如:在思考教育问题时,引入“生成-游戏”的概念)
    • 我能否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建立连接,从而产生新的视角?(例如:将城市规划问题与“生成-森林”连接思考)
    • 我可以进行一个怎样的微小实践(一个行动、一次对话、一个创作),来测试一种新的可能性?

第六步:评估标准:“是增强还是削弱生命力?”

  • 行动:放弃“对/错”或“真/假”的判断标准。采用德勒兹的伦理标准:这个想法或实践,是增强还是削弱了生命的力量
  • 自问
    • 这个新连接、新生成,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,还是封闭了可能性?
    • 它是让我们感到更自由、更充盈、更具创造力,还是更压抑、更僵化、更停滞?
    • 它是否创造了新的感受、新的情感、新的思考方式?

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:思考“职业倦怠”

  1. 解域化:拒绝“懒惰”、“不敬业”、“需要休息”这些既定标签。将“职业”本身看作一个欲望流动的场域。
  2. 追溯欲望流:倦怠不是“缺失”了动力,而是欲望正在生产别的东西!也许它生产的是对单调重复的抗拒,生产的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渴望。
  3. 绘制聚合体:分析“我-工作”这个聚合体:连接了薪资、同事、通勤、KPI、自我期待、社会观念……这些元素如何互动?目前在生产焦虑和疲惫。
  4. 寻找逃逸线:发现哪些元素可以改变?是否可以重新定义“成功”?是否可以在工作中偷偷进行一个有趣的小项目(逃逸线)?
  5. 主动实验生成-业余艺术家。每周拿出两小时,不做任何计划地乱画、写作或做音乐,纯粹为了实验的快乐。将这个实践引入生活。
  6. 评估:这个“生成-艺术家”的实践是否让你对工作日有了不同的感受?是否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(即使微小)?如果是,就继续并强化这个连接。

最终,应用德勒兹哲学思考,就是从“这是什么?”的考古学家,转变为“这能变成什么?”的创造者或地图绘制师。 它要求我们永远保持开放,永远愿意尝试新的连接,并在此过程中,不断地重新创造自己和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