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时间
《差异与重复》三重时间综合中空时间,也就是时间形式为什么成了一种力,成了佛洛依德的死亡驱力?
将“空的时间形式”与“死亡驱力”联系起来,是德勒兹对传统时间观和主体观进行的一次根本性颠覆。
简单来说,德勒兹认为,真正的时间(空的时间形式)是一种纯粹的、强制性的“生成”本身的力量,它不断地瓦解任何既定的“存在”(包括“自我”),这种瓦解的力量,在心理层面上显现为弗洛伊德所描述的“死亡驱力”。
让我们一步步拆解这个逻辑。
1. 第三综合:“空的时间”或“纯粹的形式”
德勒兹的时间三重综合理论,描述的是主体性或自我如何从时间中被建构出来:
- 第一综合(习惯): 基于重复,从知觉流中构筑出一个“活生生的当下”。
- 第二综合(记忆): 将过去的整体保存为“纯粹过去”的虚拟维度,构筑了自我的深度。
- 第三综合(未来/空的时间):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前两个综合还试图建构一个相对稳定的“我”。但第三综合揭示了一个更根本的层面:时间本身是一种纯粹的形式、一个空的结构。
这个“空的时间”是什么意思?
- 它意味着时间不是由内容(发生的事情)填充的容器。
- 相反,时间是一个先于任何内容的、强制性的形式。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 “断裂” 和 “重新开始”。
- 它就像一个无限分裂的“皱褶”,总是将当下从自身撕裂开,抛向一个必须被创造而非被动等待的未来。
2. 为什么这种“形式”会成为一种“力”?
这里就是德勒兹的洞见所在。这种“空的时间形式”不是被动的,而是主动的、具有强制性的。
- 它强制“刷新”:它不允许任何事物(包括“自我”)永久停留。它强制性地让每一个“当下”都成为过去,强制性地打开一个全新的“未来”。
- 它瓦解同一性:这种永恒的“过渡”和“生成”,不断地瓦解着我们通过习惯和记忆建立起来的那个看似稳固的“我”。那个“我”总是一次次被时间之流冲散。
- 这种瓦解的力量就是一种“力”:因此,时间形式本身,就其永恒地摧毁既定形态、驱赶事物进入未知而言,就是一种根本性的、非人格的宇宙力量。
3. 与“死亡驱力”的汇合
现在,我们可以连接到弗洛伊德的“死亡驱力”了。弗洛伊德晚期提出,除了追求联结和创造的“生之驱力”,还存在一种更基本的“死亡驱力”。
- 死亡驱力的目标:不是字面上的死亡,而是消除张力,回归无机状态,打破既有联结。它是一种保守的、回归的、趋向解体的冲动。
- 德勒兹的创造性解读:德勒兹认为,弗洛伊德发现的这种看似“邪恶”的力量,其实正是空的时间形式在心理层面的表现。
两者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:
德勒兹的“空的时间形式” | 弗洛伊德的“死亡驱力” | |
---|---|---|
本质 | 一种纯粹的、强制性的生成和断裂形式 | 一种趋向解体、回归寂静的冲动 |
功能 | 瓦解每一个当下的“存在”,驱使其进入“生成” | 瓦解心理固着,打破僵化的力比多联结 |
效果 | 摧毁旧的“自我”,为新的创造开辟空间 | 打破重复强迫,可能带来解放 |
角色 | 真正的“主体”(一个不断消解自身的“游牧点”) | “超越快乐原则”的根本原则 |
核心论点:死亡驱力是时间的代理人
所以,德勒兹的结论是: “死亡驱力”不是一种生物性的本能,而是“空的时间形式”本身在主体性中的运作。它是时间那股“摧毁既定秩序、强制一切重新开始”的力量在心理学上的名称。
- 我们之所以感到一种要“超越快乐原则”、要打破自身、要重复创伤(试图主宰无法主宰之物)的冲动,其根源正是我们被卷入了时间这个永恒的生成之流。
- “我”不是这股力量的拥有者,而是它发生的“场域”。 真正的“主体”就是时间本身,就是那个不断令“我”死亡和重生的生成过程。
一个形象的比喻
想象一条河流(时间之流)。
- 习惯和记忆在河流中筑起沙堡(建构“自我”)。
- 空的时间形式/死亡驱力就是河水本身那永不停歇的流动。它不断地冲刷、侵蚀、最终摧毁沙堡。
- 沙堡的瓦解(“自我”的死亡)不是悲剧,而是河水得以继续流动、得以在别处形成新的漩涡和形状的前提。
因此,德勒兹将“死亡驱力”从病理学的范畴中解放出来,提升为一个本体论的原则。它是毁灭的力量,但更是创造的前提。拥抱这种力量,就是拥抱差异、重复和永恒的生成,也就是拥抱生命本身那充满危险的、无限创新的本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