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局
高育良哀叹 “明朝那些事儿,怎么就在汉东重演了?”——此问正是历史的锋利拷问:当权力失去人民性的锚定,任何精巧的权谋术都不过是通往坟墓的捷径。
文章在于揭示《大明1566》《人民的名义》这两部剧中抽象出来的治理困局。影视剧并非如实还原历史和现实,可以抽象出治理模式,警示世人,这也是成为热播剧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。
通过艺术加工抽象出定式:特权集团(皇权+官僚)为填补自身挥霍造成的财政黑洞,将改革转为对底层百姓的系统性掠夺,而任何试图打破这一循环的力量——无论清官、商人还是理想主义者——终被体制吞噬或异化,形成“越补亏空,越榨万民;越求变革,越固腐朽”的死循环。极具悲剧性的是:不在贪官忠臣之争,而在整个体制已沦为“吸血-续命”的机器,无人能破,唯民承重。
🎭 一、相似困局:汉东官场的“嘉靖君臣”
高育良:现代版“权术派首辅”
- 类严嵩/张居正的矛盾体
精通明史却沉溺权谋,表面推崇海瑞的清正,实则践行张居正的“实用主义”——为达目的默许规则突破(如纵容祁同伟勾结山水集团)。其名言 “政治是妥协的艺术” 直指张居正“循吏”思想,却沦为腐败辩护词。 - 《万历十五年》的致命诱惑
高小凤以恶补的明史知识(尤其是《万历十五年》中申时行的 “太极哲学”)为诱饵,使高育良误认其为“知音”。这隐喻嘉靖朝官员 以学术包装权术的痼疾——历史沦为权力游戏的话术工具。
吴惠芬:深宫“隐形摄政者”
- 吕后式的权力寄生
作为明史教授,利用学术身份为高育良提供 “历史经验” ,助其平衡各方势力(如劝高育良切割赵立春)。她推动高育良从政、操纵人事安排(如为“小林”谋职),实为 通过丈夫间接掌权,类似嘉靖朝后宫干政的变体。 -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结局
对梁璐坦言 “不后悔推高育良从政” ,暴露其 以学术赋能腐败的本质。最终高育良倒台而她全身而退,恰似明朝阁臣倒台后幕僚转投新主,体现权力附庸的生存法则。
赵立春家族:失控的“藩王集团”
- 赵瑞龙通过山水集团敛财、操控官员,如同嘉靖时期藩王兼并土地、干预朝政(如伊王朱典楧)。剧中 “赵家提款机”刘新建挪用7亿公款,恰似藩王体系对财政的蛀空。
🏛️ 二、权力结构:汉东的“嘉靖式治理”特征
对比维度 | 嘉靖朝局(明中后期) | 汉东官场(侯亮平赴任前) | 隐喻解析 |
---|---|---|---|
权力核心 | 嘉靖深居西苑遥控朝政 | 赵立春退居二线仍遥控汉东 | 最高权力者隐身幕后,通过代理人执政 |
制衡手段 | 扶植严嵩制衡徐阶,制造党争 | 高育良(汉大帮)vs 李达康(秘书帮) | 刻意培植派系互斗,维持脆弱平衡 |
腐败枢纽 | 严嵩父子贪墨,地方官进献“羡余银” | 山水集团作为白手套洗钱 | 权贵资本与官僚体系深度绑定 |
监督失效 | 言官沦为党争工具 | 季昌明过度谨慎,田国富监督乏力 | 监察系统被动或主动失能 |
- “不上朝”的治理模式
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却通过密折掌控全局;汉东的赵立春、高育良以 “不直接露面”方式操盘(如高育良书房运筹、赵立春电话遥控),将行政事务甩锅下属,导致丁义珍出逃、大风厂事件等危机。 - 技术官僚的扭曲
李达康类嘉靖朝“能臣”胡宗宪——为GDP默许丁义珍腐败,如同胡宗宪为抗倭妥协严党。这种 “目标正义掩盖程序非正义” 的逻辑,正是明朝“技术官僚”堕落的起点。
💥 三、制度溃败:从“嘉靖困局”到汉东系统性危机
财政吸血与民生凋敝
嘉靖修宫殿、炼丹耗空国库,摊派 “辽饷”致民变;汉东的 “光明峰项目”强拆大风厂、刘新建挪用国企资金,导致工人股权归零、财政垫资乱象。 “嘉靖嘉靖,家家皆净”的民谣,实为大风厂工人 “股权=废纸”悲剧 的历史回响。
法律沦为权力工具
嘉靖时期司法腐败(如严嵩操纵三法司),对应汉东 陈清泉在山水集团嫖娼后枉法裁判大风厂股权案。高育良以“法学教授”身份为司法腐败辩护,恰似明朝士大夫用儒家伦理曲解律法。
监察体系名存实亡
明朝厂卫从监察异化为特务机构;汉东反贪局受制于省委协调(季昌明坚持汇报致丁义珍逃脱),纪委(田国富)对高育良束手无策,暴露 同级监督的失效。
⚡️ 四、侯亮平破局:海瑞式清官能否拯救系统性腐败?
- 理想化的“历史解药”
侯亮平如同《万历十五年》中的海瑞,以 个人刚直挑战体制(如机场拦截欧阳菁)。但其成功依赖特殊背景(岳父权力、沙瑞金支持),普通人如陈海则遭灭口——印证 海瑞在明朝的孤独命运。 - 制度反思的局限
沙瑞金到来打破 “嘉靖式平衡”,但汉东最终仅实现 “换人反腐”,未建立财产公示、独立监委等长效机制。如同 嘉靖倒严后徐阶依然贪腐,高育良倒台后 “沙家帮”独大,埋下新隐患。
💎 结论:历史循环中的警示
- 腐败的不可逆性:当权力集团完成 “利益锁链”构建(如高育良-祁同伟-赵瑞龙),任何内部改良皆被吞噬,唯有外部强力介入能打破僵局。
- 知识分子的悖论:吴惠芬的悲剧证明,学术若脱离价值坚守,专家亦会成为 体制溃烂的“文明化妆师”。
- 时间窗口的闭合:腐败一旦完成体制化,必滑向 “越反越腐”的深渊,直至系统崩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