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蜂和兰花的例子正是德勒兹和加塔利用来阐释 “迭奏”“辖域化” 这对概念的核心范例。这个生物学案例完美地体现了他们哲学的精髓。

它展示了这两个概念如何在不同物种之间运作,创造出一种跨界的、共生的“生成”关系

让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个著名的例子:


1. 各自的“迭奏”与“辖域化”

首先,胡蜂和兰花各自都有自己的“迭奏”和“辖域化”行为。

  • 胡蜂
    • 它的辖域:它的巢穴、觅食路线、交配领地。
    • 它的迭奏:它的一系列本能行为模式,比如寻找食物的飞行路径、寻找交配对象的特定方式(例如,被特定的形状、颜色、气味所吸引)。
  • 兰花
    • 它的辖域:它生长的那片土地,它需要授粉以繁殖的生态位。
    • 它的迭奏:它的开花方式——不仅仅是它的外观(花瓣形状、颜色图案),更重要的是它产生的化学信息素(气味)。这是它的“歌”。

2. 关键的“跨界”时刻:迭奏的“解域”与“再辖域”

现在,奇迹发生了。兰花并没有“进化”成胡蜂的样子。相反,它盗用了胡蜂的迭奏

  • 兰花“解域”了胡蜂的迭奏:兰花的花朵在形态和气味上模仿了雌性胡蜂。它唱出了一首“爱情的迭奏”——一首对雄性胡蜂来说无法抗拒的、关于交配欲望的“歌”。
  • 胡蜂“再辖域”了兰花的迭奏:雄性胡蜂被这朵“花”的迭奏(模仿雌蜂的气味和形态)所吸引,飞过来并试图与它交配(“再辖域化”——它将兰花误认为自己的交配辖域)。
    • 在这个过程中,胡蜂身上沾上了花粉。
    • 当它被骗后飞走,去寻找下一个“交配对象”(另一朵模仿它的兰花)时,它就为兰花完成了授粉

3. 关系的本质:一种“共生”的生成

胡蜂和兰花并没有成为一个东西,但它们进入了一种共同生成的共生关系

  • 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“块茎”:它们形成了一个临时的、功能的统一体,德勒兹称之为 “生成-胡蜂”的兰花“生成-花粉传播者”的胡蜂
  • 彼此成为对方“迭奏”的一部分
    • 兰花的繁殖迭奏(开花-授粉-结果)中,胡蜂的行为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。
    • 胡蜂的觅食/交配迭奏中,兰花也成为了一个临时站点(尽管是个“骗局”)。

它们的关系既不是胡蜂的,也不是兰花的,而是发生在两者之间的,一个创造的平面上。


总结:这个例子如何阐释两个概念?

概念 在胡蜂-兰花例子中的体现
迭奏 (Refrain) 1. 胡蜂的交配本能(行为模式)。
2. 兰花模仿雌蜂的形态与气味(花的“歌”)。
这些重复的、有吸引力的模式就是“迭奏”。
辖域化 (Territorialization) 1. 胡蜂将兰花误认为自己的交配领地。
2. 兰花成功地将胡蜂的行为“辖域化”到自己的繁殖过程中。
这是一个动态的“划定地盘”的过程。
解域化 (Deterritorialization) 兰花“盗用”了胡蜂的性本能迭奏,使其偏离了原本的目标(真正的雌蜂)。
胡蜂被“骗”出它原有的行为模式。
再辖域化 (Reterritorialization) 胡蜂将交配行为再辖域到兰花上。
兰花将授粉过程再辖域到胡蜂的移动上。

因此,胡蜂和兰花的例子是“迭奏”和“辖域化”理论的王冠上的明珠。

它生动地表明:

  • 迭奏 是打破物种界限、进行沟通和诱惑的工具
  • 辖域化/解域化 是生命力量之间相互捕获、相互利用、共同进化的动态过程。
  • 世界不是由孤立的实体组成的,而是由无限的、流动的“生成”关系构成的,这些关系通过“迭奏”的交换和“辖域”的重塑而不断展开。